起底東風裕。簻S為富士康“準生證”
文/樂居財經(jīng) 靳文雨
東風裕隆,這個名字對于近兩年才關注汽車的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說到它旗下的品牌納智捷,段子手們可就來活了。
“不是在加油站,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納智捷說明書最后一頁是公交時刻表”、“車販子都顫抖的車”“兩桶油常年合作伙伴”等等,都是網(wǎng)友們對這一品牌的戲虐。
作為海峽兩岸合作成立的首個汽車品牌,東風裕隆曾經(jīng)勢頭強勁,然而在走過十年的生命歷程后,終究因油耗高、保值率低等口碑危機走向了沒落。
11月18日,企查查顯示,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新增開庭公告,案由系買賣合同糾紛。該案原告為萬向錢潮銷售有限公司,被告為東風裕隆汽車,案號為(2021)浙0114民初3902號。
今年以來,東風裕隆汽車官司纏身,新增開庭近30起,并兩次成為被執(zhí)行人。
十年起落
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由東風汽車公司與臺灣裕隆集團共同合資組建,雙方各占公司50%股份,主要生產銷售自有品牌“納智捷”汽車產品。
2013年,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再度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產品。
剛剛進入大陸市場的納智捷,首款車型選擇的是大7 SUV。那時的汽車市場上,SUV產品相對來說比較匱乏,大7 SUV的出現(xiàn)給了消費者們一個新選擇,同時納智捷還請到了周杰倫作為代言人。
2012年,公司僅憑推出的首款車型大7 SUV就取得了年銷3.1萬余輛的成績,成為業(yè)績黑馬;2015年,納智捷品牌車型年銷量一度攀上6.03萬輛的頂峰。隨后納智捷準備乘勝追擊,向市場投放了大7 MPV、優(yōu)6 SUV、納5、銳3等多款車型。
但后面的事情應該是納智捷或者東風裕隆沒有想到的,由于研發(fā)水平停滯、產品戰(zhàn)略出現(xiàn)問題,用戶口碑崩塌,納智捷的銷量隨即急轉直下,2018年銷量跌至只有7056輛,同比2017年下滑高達61%。2019年,納智捷全年銷量僅1947輛,同比下降72.4%。而在2020年的前九個月,其銷量更是跌至77輛。此后,在各大網(wǎng)站的銷量排行榜上,更是已經(jīng)檢索不到納智捷的銷量信息。
2019年,位于杭州的東風裕隆生產基地已經(jīng)處于停產狀態(tài)。次年,屢陷破產清算傳聞的東風裕隆汽車傳聞坐實,2020年11月13日,經(jīng)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硬傷難“治”
納智捷從風生水起到一潰千里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首先就是其無法規(guī)避的油耗問題。以大7 SUV為例,在理想狀態(tài)下,其百公里綜合油耗普遍都在10L以上,甚至有車主將25L百公里油耗寫在了車尾,一度被網(wǎng)友編成各種段子群嘲。
除此之外,質量問題也是制約納智捷發(fā)展的一大阻力,同樣以大7 SUV為例,不僅各處異響不斷,像車輛自燃、油表不準導致發(fā)動機熄火、渦輪葉片斷裂等奇葩問題也層出不窮。
口碑問題最終導致的后果便是保值率奇差無比,數(shù)據(jù)顯示大7第一年保值率只有55.88%,到了第五年只剩下30%不到,二手販子見了都得繞著走。有網(wǎng)友調侃,一臺大7 SUV就能養(yǎng)活一個加油站外加一個修理廠。
面對銷量持續(xù)下滑,東風裕隆幾經(jīng)掙扎。2017年,持股50%的東風汽車集團宣布退出合資公司經(jīng)營管理,僅作為投資方參與運營,在內部管理、決策上或由裕隆集團占據(jù)主導,但這并未對東風裕隆的經(jīng)營改善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同年,東風裕隆曾拋出“510計劃”進行自救,當時東風裕隆推出了旗下的全新子品牌:裕路。但本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包括轎車、SUV以及MPV在內的多款全新車型的裕路汽車,在上市了一款純電動微型車裕路EV2后就再也沒有了蹤影。
2018年11月,東風裕隆汽車公司在廣州國際車展上推出過一款新能源車型,名為納智捷U5 EV。2019年6月21日,東風裕隆汽車公司在完成納智捷 U5 EV第一階段666輛車的下線交付任務后,市場上再難尋覓該款車型的身影,目前也已全線停售。
換掉合作伙伴
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意味著納智捷極有可能就此退出中國市場,但東風裕隆卻對破產及退出中國市場予以了否認。
其聲明道,“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是納智捷的前稱,是一家空殼公司,與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和納智捷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是并行的關系。簡單來說,這只是一個工商操作,以前沒有注銷,現(xiàn)在注銷了!睎|風汽車官方則回應稱,東風裕隆擁有制造基地、生產資質、土地等諸多資產,目前并沒有破產計劃。
然而中國車市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步伐也開始加快,被質量和口碑壓垮的納智捷難逃退市的慘淡命運。
隨著東風裕隆的式微,裕隆集團未來的發(fā)展重心轉向了與鴻海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上,雙方計劃推動電動汽車整車研發(fā)設計、開放平臺和生態(tài)業(yè)務。2020年2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宣布與裕隆汽車成立合資公司。
據(jù)悉,新合資公司將整合裕隆自主研發(fā)平臺和鴻海全球市場供應鏈系統(tǒng),為全球目標客戶提供整車設計開發(fā)、零部件設計開發(fā)與生產、車輛相關技術整合等服務。
同年10月,雙方合作推出了MIH電動平臺。今年5月26日,有消息稱,中國臺灣裕隆集團將回購東風裕隆合資公司中東風汽車持有的股份,回購完成后,原合資公司將專注于電動汽車業(yè)務,并與富士康展開合作。
富士康看中的或許是該公司持有汽車生產資質,裕隆回購東風汽車手中的股份便是為了一紙造車"準生證",為富士康推出的電動車型進入中國大陸生產、銷售鋪路。但是,東風裕隆早已在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留下陰影。包括現(xiàn)在的納智捷都是二手車商的夢魘,與裕隆的合作,富士康的勝算又有幾何?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jīng)所有,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從技術狂歡到安全合規(guī) :2025上半年自動駕駛融資進入“場景閉環(huán)”新周期
- 2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3 最嚴輔助駕駛新規(guī),兩部門再劃監(jiān)管、宣傳紅線
- 4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5 百度蘿卜快跑:從北大嶼山到香港島:自動駕駛在香港的 “三級跳” 啟示錄
- 6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7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8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9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jù)從哪里來?
- 10 “紅海”市場依然有新“花樣”,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