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訂單背后,華為和上汽在密謀什么?鴻蒙智行“第五界”—尚界H5的“預生產(chǎn)”套路絕了!
引言
9月19日,鴻蒙智行突然宣布:尚界H5小訂訂單突破11萬!
更狠的是,部分用戶居然能在發(fā)布會后1-4周內(nèi)直接提車——這波操作堪比“手機還沒發(fā)布,殼膜先賣爆”。
華為和上汽這對“科技巨人+制造老兵”的組合,似乎正在用一場“預生產(chǎn)閃電戰(zhàn)”,告訴所有新勢力:玩供應鏈,你們還是弟弟。
但真相真的是“產(chǎn)能無敵”嗎?還是說,這根本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庫存魔術?
今天,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就來扒一扒尚界H5的爆單神話背后,那些沒人敢說的秘密。
一、11萬訂單?華為的“心理學閃電戰(zhàn)”贏了
尚界H5的預售數(shù)據(jù)確實嚇人:16.98萬起的預售價,11萬小訂(注意是小訂,可退。,平均每分鐘就有2.5個用戶掏錢——但這真的是產(chǎn)品力的勝利嗎?
不如說是華為營銷體系的降維打擊。
一位華為終端渠道商透露:
“尚界H5的預售鏈路和Mate手機一模一樣——線上花粉俱樂部導流、線下門店體驗鎖單、甚至還有老車主推薦返現(xiàn)。華為全國超過5000家門店,只要每家店搞定20個訂單,10萬單就達成了。”
更騷的是權益設計:
訂單破10萬,解鎖2000元現(xiàn)金優(yōu)惠;
破15萬,再追加3000元;
匹配預生產(chǎn)配置的用戶,還能搶1-4周提車資格。
這套“滾雪球式營銷”完美利用了用戶的FOMO心理(怕錯過)。
許多用戶抱著“反正能退”的心態(tài)下單,結果反而助推了訂單量暴漲。
但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小訂轉化率通常只有30%-40%。
如果最終實際成交在4萬臺左右,依然算成功,但絕對沒有11萬看起來那么炸裂。
二、智駕系統(tǒng):華為ADS 4.0的“下沉戰(zhàn)爭”
尚界H5最狠的一招,是把華為ADS 4.0這樣的高端智駕系統(tǒng),直接打到了17萬價位段——這讓隔壁還在賣30萬+智駕車型的蔚小理直接懵圈。
根據(jù)官方配置,尚界H5搭載了:
192線激光雷達(華為自研,最遠探測距離250米);
4D成像毫米波雷達(識別精度比傳統(tǒng)雷達高8倍);
11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
算力達200TOPS的MDC計算平臺。
這套硬件組合,理論上支持L3級自動駕駛。但受限于法規(guī),目前落地的是L2++功能,包括:
城區(qū)NCA:在北上廣深等100+城市實現(xiàn)自動跟車、繞行、避讓;
高速NCA:自動上下匝道、超車、應急處理;
代客泊車:記憶車位、跨樓層泊車、遙控召喚。
華為ADS 4.0的核心優(yōu)勢是“不依賴高精地圖”。
通過BEV+Transformer模型,系統(tǒng)能實時感知道路拓撲結構,哪怕在鄉(xiāng)間小路也能流暢運行。
這對競品的“有圖區(qū)”“無圖區(qū)”分裂體驗是降維打擊。
但要注意:激光雷達版本可能需要選裝(預計+2萬元)。如果沒選,純視覺方案的能力會打折扣。
三、預生產(chǎn):是產(chǎn)能革新,還是庫存賭博?
華為宣稱“部分車型開啟預生產(chǎn)”,聽起來很高科技,其實就是傳統(tǒng)車企的“庫存預備”玩法——但華為玩得更聰明。
根據(jù)公告,預生產(chǎn)車型僅限于“熱門配置”。結合渠道信息,主要是:
后驅(qū)長續(xù)航版(占比約60%);
顏色以雅黑、云白為主;
內(nèi)飾標配仿皮材質(zhì);
選裝激光雷達的版本不足20%。
這說明華為和上汽根本不敢全系鋪貨,而是在用大數(shù)據(jù)賭概率:優(yōu)先生產(chǎn)最可能賣掉的版本,降低滯銷風險。
但風險依然存在。如果用戶最終想要的是四驅(qū)版或特殊顏色,預生產(chǎn)的車就可能壓倉庫。
不過華為顯然算過賬:比起讓用戶等車3個月流失訂單,不如承擔一部分庫存成本。
一位供應鏈專家算了一筆賬:
“上汽南京工廠的柔性產(chǎn)線,切換車型成本極低。預生產(chǎn)5000臺車,就算20%最終需要調(diào)劑,倉儲和資金成本也就千萬級別——但換來的是首批用戶‘閃電提車’的口碑,這廣告效應值幾個億。”
四、脫胎榮威ES39?平臺復用才是終極武器
很多人吐槽尚界H5是“換殼榮威ES39”,但華為和上汽壓根不在意。
因為平臺復用,才是控制成本和速度的核心密碼。
尚界H5基于上汽星云純電平臺開發(fā),和榮威ES39共享:
底盤結構(前麥弗遜+后五連桿);
電池包(寧德時代磷酸鐵鋰,度電成本壓到600元以內(nèi));
白車身(鋼鋁混合結構,碰撞標準直接套用)。
區(qū)別在于:
華為ADS 4.0加持(192線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
鴻蒙座艙4.0(車機交互邏輯和手機無縫銜接);
外觀重新開模(前臉和燈組設計更激進)。
這種“拿來主義”讓尚界H5的研發(fā)周期縮短到18個月(行業(yè)平均3年),成本降低30%以上。
所以即便賣16.98萬,依然有利潤空間。
五、華為的真正野心:用尚界打通“五界生態(tài)”
尚界是鴻蒙智行的“第五界”,但華為的野心遠不止賣車。
根據(jù)內(nèi)部規(guī)劃,鴻蒙智行最終要打通:
問界(SUV)、智界(轎車)、傲界(MPV)、享界(跨界車)+尚界(年輕化轎車)
五界車型共享華為ADS、鴻蒙座艙、三電技術、零售渠道。
這意味著:
1. 成本攤薄:激光雷達、計算平臺等硬件采購量越大,單價越低;
2. 數(shù)據(jù)閉環(huán):所有車型路測數(shù)據(jù)反哺ADS算法,迭代速度遠超對手;
3. 用戶綁定:一旦進入鴻蒙生態(tài),換車時大概率繼續(xù)選“五界”之一。
尚界H5的使命,就是用最低門檻把年輕人拉進這個閉環(huán)。
六、對手們真的慌了嗎?
尚界H5的直接競品是比亞迪海豹EV、深藍SL03、小鵬P5等車型。但華為的打法,其實動了所有人的蛋糕。
對比亞迪:華為用智駕差異化破局,比亞迪”全民智駕“當然要接受挑戰(zhàn);
對蔚小理:華為背靠上汽供應鏈,成本控制占據(jù)優(yōu)勢,對新勢力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
對特斯拉:鴻蒙生態(tài)的本地化體驗,比特斯拉更接地氣。
最頭疼的可能是小米汽車。雷軍剛剛宣布SU7要推低價版,尚界H5就直接錨定17萬價位——這波貼臉狙擊,簡直是手機戰(zhàn)場復刻。
總之,無人車來也(公眾號:無人車來也)認為:
尚界H5的預生產(chǎn)狂歡,本質(zhì)上是一場“供應鏈霸權”的炫耀——華為負責圈用戶,上汽負責造車,雙方用30年的制造經(jīng)驗告訴年輕人:
未來屬于巨頭聯(lián)盟,而不是獨角獸悲情!
親!你說呢?
#無人車來也 #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 #無人車 #華為 #尚界
原文標題 : 11萬訂單背后,華為和上汽在密謀什么?鴻蒙智行“第五界”—尚界H5的“預生產(chǎn)”套路絕了!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推薦專題
- 1 智駕技術戰(zhàn):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和比亞迪,誰才是未來?
- 2 一文看全:中國智能電動部件企業(yè)“圍攻”慕尼黑
- 3 “紅!笔袌鲆廊挥行隆盎印保2025成都車展重磅SUV全面看
- 4 ADS 4推送在即,華為乾崑憑什么率先奪下L3的“橋頭堡”?
- 5 名爵翻身把歌唱?搭載半固態(tài)電池,全新MG4大定39分鐘破萬
- 6 今年已過3/2,新勢力們的銷量目標還不到一半
- 7 尚界新車16.98萬起!鴻蒙智行“四界”齊發(fā),第二階段拼什么?
- 8 不只有理想小鵬,元戎啟行VLA輔助駕駛,也來了
- 9 沃爾沃XC70到底是不是“換標”領克08?
- 10 輔助駕駛出海、具身智能落地,稀缺的3D數(shù)據(jù)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