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創(chuàng)始人潘愛華一審被判,未名醫(yī)藥揭開商戰(zhàn)往事

2024-03-06 10:33
投資者網
關注

《投資者網》蔡俊

未名醫(yī)藥(下稱“公司”,002581.SZ)的內部紛爭,逐漸走向終局。

根據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判決書》,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前董事長潘愛華,一審被判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等。法院判決追繳杭州強新非法占有的廈門未名34%股權并返還給公司,責令潘愛華對廈門未名返還1275萬元。

原創(chuàng)始人一審被判,牽扯出新老股東的利益糾葛和一段商戰(zhàn)往事。伴隨法院落錘,公司從“舊”到“新”已有所眉目,包括內部治理、經營管理等。

騰挪“命根子”

如果商戰(zhàn)有三十六計,潘愛華使的招數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2022年6月,因長期存在債務問題,未名集團所持公司的8.67%股份被司法拍賣,并由深圳嘉聯和深圳易聯拍得。之后,兩家深圳企業(yè)再同公司部分股東簽署表決權委托協議。

經此變化,未名集團不再是第一大股東,取而代之的是深圳易聯,后者擁有公司13.97%的表決權,成為表決權第一大股東。公司實控人也由潘愛華變更為劉祥。

或不甘心就此結束,潘愛華早有布局。

2022年5月,杭州強新以約29億元增資廈門未名,并獲得34%股權,廈門未名本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此次交易中,杭州強新與時任公司董事長的潘愛華約定,廈門未名的經營事項都須經過杭州強新同意,且即使公司實控人變更,潘愛華也對廈門未名擁有相關話語權。

廈門未名是公司的核心資產。公司主營有三個產品,包括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商品名“恩經復”)、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劑(商品名“安福隆”)和重組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商品名“捷撫”)。恩經復由廈門未名經營,安福隆和捷撫由天津未名經營,但此前廈門未名持股天津未名60.57%。

換言之,廈門未名就是未名醫(yī)藥的“命根子”。潘愛華借外部機構騰挪資產,對公司的經營將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2022年8月,深交所對公司下達關注函,稱有投資者投訴杭州強新對廈門未名完成增資入股、工商變更,并要求公司說明該交易的具體細節(jié)。

此時,深圳易聯已成為公司表決權第一大股東。公司回應沒有收到交易的正式報告,并對公章真實性提出質疑。

桌面下的交易曝光,一場風暴也馬上刮起。

三步行動

收到關注函后,未名醫(yī)藥隨即開始行動。

第一步,公司向淄博市公安局張店分局報案,后者也進行立案偵查。公司公告,收到公安機關的《起訴意見書》,犯罪嫌疑人包括潘愛華、李鵬飛、羅德順、趙思媛。經依法偵查查明,潘愛華和羅德順涉嫌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李鵬飛涉嫌職務侵占罪、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趙思媛涉嫌職務侵占罪、偽造公司印章罪。

李鵬飛和趙思媛為前廈門未名員工,李鵬飛是杭州強新董事長。此后,相關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后續(xù)才有了最近的一審判決公告。除了潘愛華,李鵬飛和羅德順分別被判構成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

第二步,公司及時拿回資產。2022年10月,公司公告將廈門未名持有的天津未名和北京科興股權全部劃轉至其名下,廈門未名不再控股。

直接控股后,公司保住了基本盤。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11.47%,天津未名的收入占公司的60.09%。

最后一步,公司緩和與北京科興的關系。之前,潘愛華曾要約收購北京科興,引發(fā)了控訴偽造公章和簽字、要求返還公司證照等一系列風波。最出名的還是切斷北京科興廠區(qū)電源,由此發(fā)生糾紛。

2022年,公司和廈門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民事終審判決,廈門未名和潘愛華向北京科興賠償1540.4萬元,公司承擔債務連帶責任。今年2月,公司公告因直接持股北京科興26.91%,獲得現金分紅款人民幣5382萬元。

幾時扭虧為盈

三步行動只是緩兵之計,新股東入主未名醫(yī)藥后,對內部還要詳細排摸。

今年2月,未名醫(yī)藥公告收到山東證監(jiān)局的警示函,存在未按規(guī)定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未按規(guī)定披露對外擔保、2022年度業(yè)績預告信息披露不準確等問題。從時間點看,都是潘愛華任職公司期間。

以關聯方資金往來為例,經查明子公司未名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通過供應商與潘愛華控制的企業(yè)發(fā)生資金往來,且未按規(guī)定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2023年半年報里,公司已理順相關的關聯交易。

撥亂反正后,未名醫(yī)藥剩下的大目標,就是扭虧為盈。

業(yè)績預告中,2023年公司虧損預計為2.4億元到3.45億元,2022年同期虧損1.47億元。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為公司對部分長期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

這些資產減值,預計合計為2.72億元到3.68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65億元到2.3億元,無形資產0.3億元到0.38億元,其他資產0.77億元到1億元。

截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固定資產5.69億元,較年初增加0.41億元。同年半年報里,公司披露固定資產中有1.42億元受限,原因是借款抵押和訴訟凍結;另對暫時閑置的房屋及建筑物、機器設備等減值準備133.2萬元、395.1萬元。

營收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為3.38億元,同比增長22.8%。同年上半年,恩經復、安福隆的銷售額分別為0.81億元、1.26億元,前者同比增長130.33%,后者同比下降9.42%。

表面上看,恩經復的收入增速明顯,但基數是建立在2022年同期的低銷售額上。2021年上半年,該產品收入0.93億元。因此,恩經復的銷售未回到峰值,其能否在今年放量,或將決定公司能否扭虧為盈。(思維財經出品)

來源:投資者網

       原文標題 : 創(chuàng)始人潘愛華一審被判 未名醫(yī)藥揭開商戰(zhàn)往事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