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機器人:可對伙伴的行為表現(xiàn)出一絲同理心
機器人預測同伴行動
由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學 Hod Lipson 教授領導的創(chuàng)新機器人實驗室(Creative Machines Lab)進行的相關研究,旨在賦予機器人能夠完全通過視覺觀察,實現(xiàn)理解和預測其他機器人目標的能力。
研究人員首先制造了一個機器人,并把它放置在大小約為 3x2 英尺的圍欄中。他們給機器人設定了程序,讓它尋找并朝著它可以看到的任何綠色圓圈移動。
圖 | 試驗的過程圖(來源:Columbia News)
但是研究人員還布置了一個陷阱:有時機器人可以在它相機中看到一個綠色圓圈,并直接向它移動;但是其他時候,綠色的圓圈會被一個高大的紅色紙箱擋住,在這種情況下,機器人會向另一個綠色圓圈移動,或者根本不會移動。
而另外一個觀察者機器人純粹通過視覺觀察來預測角色機器人的行為。盡管觀察者始終可以看到綠色圓圈,但從行動機器人自身的角度來看,由于障礙物的遮擋,行動機器人無法看到圓圈。
圖 | 觀察者看到左側(cè)的視頻,并預測右邊顯示的角色機器人的行為(來源:Columbia News)
在觀察機器人看到它的伙伴移動后,開始預測伙伴機器人的目標和前進方向,最終能夠在不同情況下以 98% 的成功率預測到伙伴機器人的目標和路徑。
這項研究的作者 Boyuan Chen 說:“我們的初步結(jié)果非常令人興奮。我們的發(fā)現(xiàn)開始證明機器人如何從另一個機器人的角度看待世界,觀察者將自己置于伙伴的立場上去思考。換一種角度來看,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理解伙伴是否能夠從對它有利的角度看到綠色圓圈,這也許是一種原始的同情心。”
在設計實驗時,研究人員希望觀察機器人能夠?qū)W會對目標機器人的近期動作做出預測。然而,研究人員沒有想到的是,觀察者機器人僅用幾秒鐘的視頻作為提示,就可以精準地預測其伙伴未來的“動作”。
Lipson 教授也承認,這其中存在許多倫理的問題。這項技術將使機器人更具實用性,但是當機器人能夠預測人類的思維方式時,他們也許能夠?qū)W會操縱這些思想。
Lipson 教授最后呼吁到:“我們認識到,機器人不會只是一種長期保持被動式跟隨指令的機器。就像其他形式的高級 AI 一樣,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夠幫助控制這種技術,以便所有人類都能受益!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 特斯拉工人被故障機器人打成重傷,索賠3.6億
- 2 【行業(yè)深度研究】退居幕后四年后,張一鳴終于把算法公司變成AI公司?
- 3 AI 時代,阿里云想當“安卓” ,那誰是“蘋果”?
- 4 硬剛英偉達!華為發(fā)布全球最強算力超節(jié)點和集群
- 5 機器人9月大事件|3家國產(chǎn)機器人沖刺IPO,行業(yè)交付與融資再創(chuàng)新高!
- 6 谷歌“香蕉”爆火啟示:國產(chǎn)垂類AI的危機還是轉(zhuǎn)機?
- 7 00后華裔女生靠兩部AI電影狂賺7.8億人民幣,AI正式進軍好萊塢
- 8 美光:AI Capex瘋投不止,終于要拉起存儲超級周期了?
- 9 華為已殺入!AI領域最熱黃金賽道,大廠的數(shù)字人美女讓我一夜沒睡著覺
- 10 隱退4年后,張一鳴久違現(xiàn)身!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正集體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