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造車,會是黃粱一夢嗎?
百度蘋果造車,是認真的
身為BAT三大廠之一的百度,雖然近年來一直在經受業(yè)績下滑、增長乏力的陣痛中,但是并不妨礙李彥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下重注。
與AT兩大廠走“建立生態(tài)圈”思路不同,百度走的是整車制造路線,親自下場造車,并且搭載自家潛心研發(fā)多年的自動駕駛系統。
很多互聯網大廠不愿意下場造車,原因就在于造車不同于互聯網虛擬產品,生產時間線和成本過長過高。一般情況下,造車的時間最快需要36個月左右,這個時間還未包括前置技術儲備規(guī)劃以及工廠建設。而對于互聯網企業(yè)來說,長達4-5年的造車時間周期,可能意味著風口已經完全過去。
但是百度面臨的局面相對來說更為復雜,即便時間周期長,百度也無法放棄的了。BAT三大廠近年已經頻頻被后起之秀挑戰(zhàn),百度無法找到新的增長贏利點,生態(tài)圈也未建立,除了百度搜索之外,百度似乎已經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產品了。
這種情況下,李彥宏押注造車,似乎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落子”。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全新的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yè)。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
百度汽車公司會獨立于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同時百度將人工智能、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
是的,以后我們可以在馬路上見到印著百度Logo的新能源汽車。
百度造車雄心大展,而百度更廣闊的目標,是無人駕駛。
早在2013年,百度就已經開始研發(fā)無人駕駛系統。2017年,百度正式開始推出Apollo系統。目前為止,百度準備在國內30個城市部署超過3000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換言之,百度的“阿波羅”已經足夠成熟。
早在2019年,就有消息稱百度Apollo可以達到領先其他企業(yè)的L4自動駕駛級別。2020年底,百度首次推出高級別自動駕駛方案ANP。其副總裁稱,將在未來三年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上搭載ANP。
李彥宏堅信,自己的Apollo將成為未來汽車競爭的殺手锏。
與百度相同,蘋果也是親自下場造車。
作為行業(yè)領先巨頭,蘋果想進入的領域自然會引起極大關注。在2014年,蘋果開啟了“泰坦”造車計劃。直到四年后,庫克才坦承蘋果還在繼續(xù)進行這一項目,并且重點放在了自動駕駛技術領域。
自2017年以來,蘋果已經在汽車領域申請了百件專利。而蘋果造車呼聲也是越來越高。終于到2021年2月3日,蘋果宣布向韓國起亞投資4萬億韓元建廠造車,將于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
但是沒過幾天,現代起亞方面宣布并未和蘋果達成以上協議,股價瞬間暴跌。而蘋果和日產的談判也破裂,讓蘋果造車陷入了疑云。
雖然蘋果造車呼聲極高,但是幾年下來,蘋果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原因就在于蘋果以往成功的產業(yè)鏈模式在汽車行業(yè)里行不通,有實力的車企都不愿意“淪為”蘋果的代工廠,而是想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一點與蘋果在以往產業(yè)鏈中做主的局面大有不同。
蘋果對于產業(yè)鏈的把控欲望,使得其至今仍未達成板上釘釘的造車合作,蘋果汽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落地可能依然遙遙無期。
小米將要來臨?
而近期最讓人關注的造車新聞,莫過于小米將會入局新能源造車。雖然小米方面已經否認,但是否認公告的詞句變化,讓人嗅到了一股不一樣的氣息。
2月19日,小米造車新聞一出,小米集團股價陡然上升14%。隨后小米否認,市值又瞬間蒸發(fā)600億港幣。
小米一改以往的“極力否認”的聲明,而是“曖昧地”使用了“還未進入到正式立項階段,將會進行持續(xù)評估及研究”。
雖然小米還未正式下場,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小米造車不遠了。雷軍身為蔚來的第一批投資人,自然深知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脈絡。
小米造車新聞能夠引發(fā)如此之大的反響和熱度,正是因為小米在生態(tài)鏈產業(yè)中取得的成功。小米知名的已經不再是手機單一產業(yè),而是全系家居產品。
而所有人都在猜想,小米造車會不會繼續(xù)沿用米家產業(yè)鏈模式,使用代工生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新一輪的價格攻勢。
或許在不久將來,我們也可以見到“1999”的小米新能源汽車。
大廠或許有大未來?
互聯網大廠們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涉足造車,不僅說明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得如火如荼,更因為其未來有著廣闊的前景。
大廠們進入該領域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騰訊阿里發(fā)力于生態(tài)圈建設,投入巨資只為打造下一個“微信朋友圈”以及“淘寶生活圈”,而不涉及下場造車;
百度蘋果在無人駕駛系統開發(fā)上奮步向前,百度已經在Apollo上取得了領先的成果,并且和吉利達成合作造車,李彥宏的百度汽車夢即將實現。而蘋果則依然受困于“產業(yè)鏈把控思想”遲遲未能與車企達成合作造車,蘋果造車依舊遙遙無期;
華為期望成為新能源汽車全棧服務商,已經推出的Hicar系統深受消費者青睞。但是如果華為想更進一步,還需要得到車企的合作信任;
小米則是仍在觀望,雷軍作為頂級投資人深知好菜不晚的道理。不論小米何時入局造車,都會掀起一陣風暴。
在現有條件下,難以言明各家互聯網大廠的造車思路和模式孰優(yōu)孰劣。
BAT以及華為都是力爭抓住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產業(yè)終端服務,除了百度外,其他三家都不執(zhí)著于親自下場造車,而是將目光放在了人機交互圈上。而百度則是希望依仗無人駕駛,在未來扳回一城。蘋果和小米作為手機廠商,造車形勢愈發(fā)難以預估。
圖注:雷軍與何小鵬
但是縱觀各大廠商的造車計劃,不難看出各大廠商都是希望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占據到主導地位。不止是作為一個陪襯,而是作為主導者能夠掌管行業(yè)話語權,這一點在華為的計劃中尤為明顯。
而各家廠商的計劃中,彰顯的另一點則是對智能汽車的強調。
不論是阿里騰訊,還是華為百度,都是在強調智能汽車的研發(fā)和部署,新能源汽車只是作為搭載平臺而言。換言之,互聯網廠商是意欲和車企形成差異化競爭,而不受制于汽車研發(fā)實力的限制。畢竟,互聯網大廠手中掌握的海量大數據,是特斯拉都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想法很美好,但是現實仍然冷峻。
車企們深知互聯網大廠的打算,諸如比亞迪之類車企都在自行研發(fā)操作系統而不愿意與互聯網企業(yè)達成合作,放棄話語權。未來,車企和互聯網大廠對于話語權的爭奪,可見得會愈加激烈。
前路漫漫,互聯網大廠的造車之路仍充滿未知。
THE END
本文由貝克街探案官原創(chuàng)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原文標題 : 互聯網大廠造車,會是黃粱一夢嗎?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9月23-24日觀看直播>> 2025中國國際工業(yè)博覽會維科網·激光VIP企業(yè)展臺直播
-
9月23日立即預約>> 【COMSOL直播】多物理場仿真在傳感器中的應用
-
10月23日火熱報名中>> 2025是德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yè)應用創(chuàng)新發(fā)展藍皮書》
- 1 國內首個AI工廠投產!
- 2 營收4.3億!歌爾股份、比亞迪供應商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 3 機器人獨角獸Field AI完成4.05億美元融資!英偉達、貝佐斯押注
- 4 剛剛!ABB、西門子雙雙拿下自動化新訂單
- 5 營收突破 205 億大增 26.73%,新能源業(yè)務暴漲 50%!匯川技術上半年業(yè)績亮眼
- 6 綠的諧波半年報:凈利潤大漲45.87%,增長勢頭強勁
- 7 蘭劍智能上半年新增訂單 15 億元,暴漲 96% !
- 8 讀懂 | 匯川技術“1+4+X=0 ”工業(yè)零碳戰(zhàn)略
- 9 霍尼韋爾換帥!“老將回歸”拆分自動化部門
- 10 42億!工業(yè)巨頭GE出售旗下工業(yè)軟件業(yè)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