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賽道:網宿科技掉隊了?
2015年2月阿里云CDN服務降價,相當于網宿科技的三分之一,騰訊降價25%。在2016年網宿科技市場份額依然保持在43.5%,遠高于阿里云的8.7%和騰訊云的4.1%。但是這也表明阿里云和騰訊云已經在市場上站穩(wěn)了腳跟。
2017年3月和11月,阿里云宣布分別降價35%和25%,騰訊云也跟進降價44%。到2018年阿里云的市場份額上升到30.6%,騰訊云上升到10.4%,而網宿科技則下降到了28.4%。阿里云的市場份額正式超過了網宿科技。
就像電商行業(yè)里容不下垂直電商,云計算市場中可能也容不下獨立的CDN垂直玩家。曾經憑低價優(yōu)勢和時代紅利崛起的網宿科技,在阿里、騰訊用“鈔能力”發(fā)動的價格戰(zhàn)中,已經被打崩了,F(xiàn)實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失敗的結局,只可能是被市場淘汰。
高管加速逃離
網宿科技被市場淘汰,似乎是一種宿命,是必然結果。
創(chuàng)立至今,網宿科技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高管卻在不斷流失,始終維持著一種怪異的流動性。
高管層的混亂和動蕩,使得網宿科技一直都缺乏足夠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這樣的組織可以打順風仗,卻很難戰(zhàn)勝逆境。
網宿科技目前的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劉成彥2001年加入公司,在2001年和2003年以1元/股的價格,先后兩次從兩位原來股東手中合計購買了20%的股份。
2005年10月,周艾鈞將所有的股份全部轉讓,陳寶珍再用220萬元購買22%股份。本次轉讓后,陳寶珍出資額達620萬元,占比62%;劉成彥出資額為380萬元,占比38%,兩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周艾鈞徹底退出,而周艾鈞的退出只是一個開頭。
2007年網宿科技引入外部資本,并且陳寶珍、劉成彥分別把13.115%、8.04%的股權轉讓給公司9個核心員工,2008年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造。
2009年成功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當時陳寶珍持股34.86%,劉成彥持股21.366%,兩人在上市之前簽訂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xié)議》。
但是在2013年之后,兩位公司實控人不斷“逢高減持”,截至2018年,陳寶珍累計5輪減持套現(xiàn)13.88億元。陳寶珍和劉成彥在2018年也不再續(xù)簽 《一致行動人協(xié)議》。
經過連續(xù)不斷的減持,到2019年陳寶珍直接持股降低至15.54%,劉成彥持股比例降低至10.53%。
網宿科技2019年6月6日發(fā)布公告,宣布陳寶珍、劉成彥與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投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xié)議》。根據(jù)框架協(xié)議,陳寶珍擬向廣投集團轉讓10.37%的股份,轉讓后持股5.9%,劉成彥擬向廣投轉讓1.63%的股份,轉讓后持股8.9%。
若交易完成,廣投集團將持股12%,成為網宿科技實控人,陳寶珍、劉彥成二人合計套現(xiàn)35億元?上н@場交易無疾而終,最終陳寶珍、劉彥成未能完成抽身離場。
大買賣沒有做成,但是77歲高齡的陳寶珍,減持套現(xiàn)的步伐依舊堅定不移。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陳寶珍的直接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至14.96%。
除了高層不斷減持,網宿科技的中層也在不斷逃離,其員工持股激勵對象累計辭職達69人。
新基建帶來新生?
網宿科技從剛上市的幾年里,市值一路攀升,但是在2016-2017年到達高峰之后,市值開始一路下滑,過去的大客戶BAT如今都成為了網宿科技的最大競爭對手。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華為云、金山云、京東云等云計算廠商都成為網宿科技的主要競爭對手,并且有后發(fā)先至的趨勢。
這一次的新基建大潮,給云基礎服務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和新市場紅利,也給網宿科技帶來了新的機遇。
但相比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這些巨頭來說,網宿科技在平臺的資金等綜合實力方面不如巨頭,在技術方面也沒有優(yōu)勢,甚至有些技術領域已經落后于幾大巨頭。而海外的亞馬遜云、微軟云也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國內的云計算市場,這個看似一片藍海的領域實則已是一片競爭激烈的紅海。
網宿科技要借助新基建這次機遇實現(xiàn)翻盤,看來也并非易事。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0月23日火熱報名中>> 2025是德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lián)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lián)網產業(yè)大會
-
10 大模型的盡頭是開源
- 1 特斯拉工人被故障機器人打成重傷,索賠3.6億
- 2 【行業(yè)深度研究】退居幕后四年后,張一鳴終于把算法公司變成AI公司?
- 3 AI 時代,阿里云想當“安卓” ,那誰是“蘋果”?
- 4 硬剛英偉達!華為發(fā)布全球最強算力超節(jié)點和集群
- 5 機器人9月大事件|3家國產機器人沖刺IPO,行業(yè)交付與融資再創(chuàng)新高!
- 6 谷歌“香蕉”爆火啟示:國產垂類AI的危機還是轉機?
- 7 00后華裔女生靠兩部AI電影狂賺7.8億人民幣,AI正式進軍好萊塢
- 8 美光:AI Capex瘋投不止,終于要拉起存儲超級周期了?
- 9 華為已殺入!AI領域最熱黃金賽道,大廠的數(shù)字人美女讓我一夜沒睡著覺
- 10 隱退4年后,張一鳴久違現(xiàn)身!互聯(lián)網大佬正集體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