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投入運行,人工智能護航
中國高鐵的發(fā)展改變了中國的交通格局,也深刻影響著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中國高鐵從無到有,逐漸以點到線、連線成網,形成了高鐵網絡。作為“基建狂魔”,高鐵的路線貫穿、密布大江南北,在技術的加持下,也啃下了“極寒天氣”這塊硬骨頭。
從入冬開始,我國東北地區(qū)經歷多次寒潮天氣,最低氣溫約零下50攝氏度。在這樣的極寒環(huán)境中,一列列高鐵列車仍在飛速馳騁,其中就有剛剛投入運行的我國最北端高寒地區(qū)復興號高寒智能動車組,依托多項“抗凍”科技,通過了極寒的考驗。
在極寒地區(qū)運行,會遇到車輛底部積雪問題、車體結構低溫防凍裂、循環(huán)系統(tǒng)防凍堵難題以及列車在低溫條件下易出現空轉滑行問題,最終影響運行安全。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依托先進技術,形成了一套應對嚴寒、冰雪天氣的運營安全措施。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團隊研究出一套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可以自動識別轉向架積雪結冰狀況。在動車組結束運營入庫后,可以針對性地對重點部位進行低壓溫水噴掃,快速剝離、融解轉向架積雪結冰。
在效率方面,以往需要16人、耗時4小時才能完成一組動車組列車的融冰除雪作業(yè),僅需要2人操作1小時便可完成,壓縮了動車組除冰作業(yè)時間,可以有效加快列車周轉效率。
人工智能技術除了對車身進行“優(yōu)化”之外,也可以對運行線路進行提升:據悉,高鐵沿線設置的自然災害及異物監(jiān)測系統(tǒng),配合各類傳感器,能夠識別風速、積雪厚度等,針對不同的風力、積雪情況“指導”火車切換不同“配速”。
除了極端天氣下的應用,人工智也在日常維護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一般在乘坐高鐵時,常?吹街е至、蜘網密布的電氣設備,其專業(yè)名稱叫接觸網,它們向動車組輸送“電力燃料”,動車組運行速度越快對接觸網“健康”狀態(tài)就要求越高。
為了減少安全隱患,提高運行水平,高鐵線路引入了AI機器人提供精準的接觸網圖像數據,處置安全隱患工作。這一智能分析系統(tǒng),已經經過30余條高鐵、4萬余公里、11億余零部件的數據測試、反饋、修正,形成了接觸網設備缺陷大數據庫,自動分析能力涵括各制式高鐵2160類缺陷和514類零部件類型,分析效率達200公里/天。
借助4C接觸網檢測車對接觸網設備主要零部件、結構及關鍵位置進行全方位、高精度成像拍攝采集后,將圖像數據交給“AI機器人”,便可從海量的圖像數據中自動識別并匯總設備缺陷,可以提高了缺陷檢出數量和速度,也使分析人員從圖像篩查工作中解放出來,轉而關注缺陷分布規(guī)律、缺陷原因調查、缺陷整改追蹤等工作。
目前,在京滬高鐵的4C接觸網檢測車,每季度采集的設備圖像可達300萬張。以每人每天需要判定8000張圖像為例,20余人加班加點需要20天才能完成。在“AI機器人”的加持下,僅需2名分析人員用時10天,便可完成對同樣300萬張圖像的分析,效率提升了20倍。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0月23日火熱報名中>> 2025是德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
-
10月23日立即報名>> Works With 開發(fā)者大會深圳站
-
10月24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yè)年度評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yè)大會
-
10 大模型的盡頭是開源
- 1 特斯拉工人被故障機器人打成重傷,索賠3.6億
- 2 【行業(yè)深度研究】退居幕后四年后,張一鳴終于把算法公司變成AI公司?
- 3 人形機器人廠商,正在批量復刻宇樹G1
- 4 AI 時代,阿里云想當“安卓” ,那誰是“蘋果”?
- 5 華為公布昇騰芯片三年計劃,自研HBM曝光
- 6 硬剛英偉達!華為發(fā)布全球最強算力超節(jié)點和集群
- 7 機器人9月大事件|3家國產機器人沖刺IPO,行業(yè)交付與融資再創(chuàng)新高!
- 8 谷歌“香蕉”爆火啟示:國產垂類AI的危機還是轉機?
- 9 00后華裔女生靠兩部AI電影狂賺7.8億人民幣,AI正式進軍好萊塢
- 10 美光:AI Capex瘋投不止,終于要拉起存儲超級周期了?